老子说:“天之道,不争而善胜。”

什么都不争,怎么能赢呢?看起来很消极的一个观点,深度思考和分析,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。

人生一辈子,到头来都是一堆黄土,争来争去,损人不利己,也可能会因此丢了性命。

健康地活着,比什么都好。如果你天性乐观,那么你活得比别人久一点,开心多一些,就是最大的赢家。

如果你想要长命富贵,那就做到“三不争”。

01

不争能耐,艺多不压身。

有句忠告:“淹死的都是会水的。”

学会游泳,并不是坏事,还可以因此去比赛场上,拿到大奖。可是你把游泳当成本事,反复向别人炫耀,就错了。

当你开始炫耀的时候,就会发现,自己的内心在膨胀,很容易做出“超越能力范围”的事情,从而带来“物极必反”的效果。

春秋时,楚国有一个射箭高手,名叫养由基。

在鄢陵之战开始之前,他为了显摆自己的能力,和几个爱好射箭的人比试,一支箭就射穿了七层铠甲,博得了巨大的掌声。

楚共王看到铠甲,没有给他鼓掌,而是忧心忡忡地说:“你啊,迟早会死在这技艺上。”

若干年之后,楚国和吴国烽烟不休。

养由基年纪偏大了,没有被安排到战场上,但是他心痒痒,认为自己青春永驻。

在离城,养由基一马当先,遇到了吴国的大将狐庸,抄起弓箭就射。狐庸迅速撤退,并把养由基带入埋伏圈。

周围万箭齐发,养由基无处躲避。

楚康王说:“养叔之死,乃自取也。”

做人,要记住一句话:“你炫耀什么,就会失去什么。”

我们习惯性“艺高人胆大”,其实不完全对。如果你爱惜生命,那就把技艺藏起来,实在要发力,也是七分力,留下三分余地。

当你的技艺到了天下无敌的时候,就主动教会需要这门技艺的人,把第一的位置让出来,体现“风水轮流转”。这样的做法,是高尚的,也能保护自己。

其实,人们设置竞技场,其根本是互相切磋,一起进步,并不是争到“你死我活”。竞争是一种精神,你把精神带在身上,那么技艺越多,越快乐,而不会伤身。

02

不争锋芒,忍一时之气。

当别人怒气冲冲的时候,你应该直接冲上去,压制别人,还是应该躲起来,过一段时间再去交涉呢?建议你,选择后者。

齐国有一个太史伯,负责记录齐国的大事。

齐庄公因为荒淫,被大臣崔杼加害了。太史伯写道:“崔杼弑其君光。”

崔杼非常生气,逼着太史伯修改文字,说齐庄公患了疟疾。太史伯咬紧牙关,拒绝了,因此被崔杼加害。

更难以接受的是,太史伯的两个弟弟,接替了记录历史的工作之后,直接反对崔杼的做法。三弟“季”接替工作后,慢慢讲清记录的规则,说明做人的道理,才真正化解矛盾。

人与人交往,最容易伤害彼此的,就是“气头上”。

冲动是魔鬼,你为什么要和“魔鬼”对抗呢?

如果你自己很冲动,那么你就应该静下来三分钟,实在不行,就给自己三天冷静期。避免在生气的时候,去做任何事情。

如果对方很冲动,你就躲远点。你总是避而不见,时间长了,对方就不会生气了。接下来,你和对方的沟通,才会顺利,并且你要做的事情,也能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。

忍一忍,万事皆安。这是“忍”的哲学,而不是让你越来越卑微。

要明白,锋芒背后,是愚钝的东西,我们要想办法,绕到背后去。比方说,一把锋利的刀,手不能对着刀口,但是可以利用刀把,还能触碰刀背。

不争锋芒,就能让你抓住“刀把”,保护自己,利用外物。

03

不争功劳,知足天地宽。

欲戴其冠,必承其重。这样的道理,我们不陌生。但是很多人,都希望自己有一顶皇冠。

楚康王在位时,大将穿封抓住了郑国的大将皇颉。一旁的公子围赶过来,要用皇颉来邀功请赏,穿封不肯。

两个人都说:“我抓住了皇颉。”

康王要论功行赏,但是对他们两个人,却爱莫能助。于是,请皇颉站出来,指出谁是抓人高手。

皇颉恨不得楚国内乱,就瞎说:“公子围抓住了我。”

一句话,让穿封愤怒了,拿起了武器......关键时候,康王说:“都有功劳。”

诗曰:“幕府计功多类此,肯持公道是何人?”

世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,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很善良。你要是争夺功劳,就会被小人怀恨在心,或者被一些不公正的人伤害。

可见,不去管自己的功劳,才是最明智的做法。毕竟,功劳本身,是人生的一个起点,而不是终点。

做人,关键是内心富足,而不是腰缠万贯,功劳显赫。

最好的人生,就是“功成身退”。这样做,能够让你安享晚年。如果你还年轻,把某一次功劳放下了,就能轻装上阵。

你就这样想,放下了功劳,就像退休一样快乐,就像人生第一次找到工作一样乐观。

和过去的一切,做个告别吧。拿起,又放下,浑身舒服;心宽身自安。

04

世界很大,你不可能什么都占有,也不可能什么都得不到。

但是你要相信,世界一定属于那些“不争”的人。一切都尊重自然规律:起风了,顺风而起;风落了,顺风而落。

人生百年,唯有心灵轻松,身体健康,宁静致远,才没有白过。

从今往后,淡泊名利,岁月静好。

作者:布衣粗食。
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
参考资料《东周列国志》。

✅微信公众号⬇️⬇️⬇️(点击查看)